《东方红》之后,就再没有这么好的大型集体创作了。1984年,我也负责了《中国革命之歌》,但是效果和反响就没那么好……最震撼、最纯真的东西都在《东方红》里面。 ——乔羽(当时主管《东方红》的文学创作部分)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倡议和指导下,集中了全国音乐、舞蹈、诗歌、美术等各方面著名艺术家的集体智慧,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创作完成的。 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3500多名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演出,到10月15日,连续共上演14场,场场爆满,盛况空前。 10月16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参加创作和演出的全体人员。接见时,周总理兴奋地向大家宣布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当天下午刚刚爆炸成功的喜讯和赫鲁晓夫下台的消息,全场欢声雷动。 第二年,经周总理提议,《东方红》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成彩色宽银幕影片,10月1日,作为国庆献礼片在全国各地放映,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电影《东方红》分序曲“葵花向太阳”与“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六场,与首演时相比,少了最后两场。 《东方红》采用集体署名,就是电影最后标注的那句“首都文艺工作者和工人、学生业余合唱团三千余人集体创作并演出”,但是所有创作演出人员公推,周总理是《东方红》的总导演。
“有一种美和情怀不是为了利益而存在,那是为了听拍岸的大河浪花、闻两岸稻花香薰、看海上点点白帆,是即便经历波折,依然能够夜奔八千里路、披着云和月为祖国奉献的纯真与激情。”